心理学是把刀,别让它伤了你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是把利刃,别让它伤了你
这些有不少的悬疑小说或者鬼故事,说到底都是心理学的诡计罢了。
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的周围,而你就是剧中人,那该是多么细思恐极的一件事情啊!
°01。
心理学可能伤了自己
在心理咨询中,最难收拾的就是这样一种人:高学历,知识广博,而且还有不少心理学基础。
想必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遇到这种人,都是一场噩梦。
换句话说,首先在这种人面前,你有气场就会矮三分;其次,你知道的心理学理论或技术,大部分对方都知道,而且有些方面人家研究得还比人透彻。
一旦业余的玩出了圈儿,那才是对专业人士的无情吊打,就像矮大紧从校园民谣大红后,再说国内的歌曲创作队伍,几十年写出来一首好听的歌曲,那真是水泥地板也要挖出来一个坑儿藏进去。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你永远都不知道对方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那种业余高手,还可能他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这种情况会更加让人崩溃,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被对方拿下。
接下来,我们换成来访者的视角观察一下这个问题。
尽管他对于心理学理论和咨询的过程都耳熟能详,似乎他压根不需要心理咨询师,他可以把自己的状况、问题以及原因都说得明明白白。
然而最麻烦的事情来了,他依然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
对于这种心理学专业人士来说,或许就是他们的知识或技术才阻碍了他们的问题解决,因为他们的心理学知识成为一种自我防御的工具。
对于一般人而言,当看清自己的问题时,心理问题就好了大半,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选择释然,去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然而,对于这些心理专业人士不同了,他们什么都明白,可还是身心都不好。
这个说法可能仍然不太好理解,我们举个例子吧。
带过心理工作坊的老师都知道,最好带的素人团队。
相反地,咨询师为主体的团队最难带。
这似乎与我们的常识有点相悖,原因是什么呢?
你想啊,素人团队在这方面没有经验,作为团长,你说什么都是对的,他们对你几乎是无条件服从。
可是,咨询师团队就完全不是这样了,都是咨询师,你凭什么要当老大?
而且,咨询师对于工作坊要开展的项目,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都心知肚明,他们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有意识的**和防御。
如果一来心理引导那一套就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就像鸡汤文,对于没有读过的人而言,第一次阅读通常会感动得涕泪横流,并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激励。
可是如果那篇文章你读过,或者对鸡汤文的结构文风一清二楚,读前面马上就知道结尾,那这篇文章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连我儿子就是这样,一旦开始鸡娃,他马上就能意识到我们在做什么,马上给内心穿上“防弹衣”。
更别说那些学过很多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专业人士,他们在面对自己心理问题时,早已经把自己全副装甲,所以不管是他自己还是心理师,都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
以前学历史的时候,我们总是以“东亚病F”为耻,但是你知道吗?在地中海东侧,还有一个“西亚病夫”,那就是没落的奥斯曼帝国。
如果说大清的落后是因为离资本主义的中心区太远,离工业革·命的源头太远,那么奥斯曼帝国没有走向现代化怎么解释?
学者们认为:这就是睁眼瞎。
或者说: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你不觉得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士,跟奥斯曼帝国很相似吗?都是在装睡。
°02。
心理学可能会害人
心理学伤及他**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心里不干净的人,利用心理学引导他人成为受害者;另一种是心理术语的滥用,误导公众。
1. 受害者有罪论。
道理并不复杂,任何一种理论和技术,以正义之名应用,它就是善的,否则就是作恶。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通常会鼓励来访者多做自我反省,去接近本真的内心,从而找到自己的问题根源,重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是心理学的正面运用。
可是如果有些心理学大师运有心理学原理来谴责、怪罪他人呢?心理学就是有力的伤人工具。
如果你不信,想想《沉默的羔羊》杀R狂汉尼拔,他就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一个心理学大师。
斯泰琳警官一露面,只报一个名字,就被汉尼拔扒出了三代老底儿,让这位女警官心理受到巨大打击,败下阵来。
按照现在的话说,汉尼拔就是一个PUA,他可以迅速让别人认为自己是错的,不好的,而对方则是对的、好的。
很明显,汉尼拔这样的人,就是可以熟练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在打击别人,在明目张胆的作恶。
2. 心理学的误用。
心理学里面很多术语,通常都是象征意义,而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指。
如果把这些术语与有大众语汇混用,就会造成歪曲理解。
比如,“好妈妈”、“坏妈妈”,这些指的是早期养育者,而不是对于某个人的批评或赞美。
再如,“性的欲望”并不是成年人OOXX,而是指源于本我的一种愉悦、要求彻底释放的欲望。
更严重的情况是杀戮、弑父这样的词汇,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的是幼年的无意识幻想,是一种心理能量的冲动。
显然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弑父没有半毛钱关系,否则那就是法治问题了。
这些其实跟潜意识有极大关系,那是人类共有的、内心世界的幻想,不能以此作为“腹诽”来审判现实中的个体。
假如把这些潜意识的解读用于现实世界对人的评判,那就是诛心之言,势必整个环境都是乌烟瘴气。
◐
心理学就是一把刀,具体是用来切肉还是杀R,这个决定权还在于人本身。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样的锅,我们心理学不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