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非典型”抑郁症,最后一种最难发现
文/龙爸开讲
三种“非典型”抑郁症,最后一种最难发现
古人有“悲秋伤冬”之说。
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秋冬期间,是抑郁、焦虑的高发期,大家需要引起高度的注意。
可是,并不是每一种抑郁症都那么典型,有些症状十分隐蔽,如果没有及早引起警惕,等到恶化之后就麻烦了。
°01。
三种“非典型”抑郁症
典型的抑郁症并不难识别,但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并不总是天天寻死觅活,或者整天唉声叹气、哭泣不止。
他们身上的抑郁症更加微妙。
以下列举三种常见的症状——
“假笑型”抑郁症:这类患者虽然有抑郁症的主观体验,但他总是在别人面前说笑,一般人还真不好发现他是在“强颜欢笑”。
“忙碌型”抑郁症: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做事往往缺乏精力,不愿动弹,工作效率低下,可是有些患者是“工作狂”。
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整天忙忙碌碌,最怕“闲”下来胡思乱想。“隐性型”抑郁症:主要是身体不适,但抑郁症不明显。
此类患者常常寻求内科和外科治疗,接受许多不必要的检查,有些甚至被误诊。
此类患者在我国比较常见。
由于上述类型的抑郁症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使患者长期处于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因此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02。
药物,辅以心理治疗
既然是抑郁症,那就是病,即要临床治疗。
医生认为,治疗抑郁症一般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
通常,每种药物的疗效在60%-80%左右。
急性期治疗症状消失后,需按治疗剂量的1/3-1/2,维持治疗4-6个月;复发的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反复3次以上的患者需要考虑终身服药。
发作性急性抑郁症患者70%-85%可明显或完全缓解,40%仅发作1次,15%-20%为慢性。
急性、年轻患者、无家族史、无性格问题、无躯体疾病、社会支持良好的患者,如果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预后良好。
医生建议:抑郁症患者可以到正规医院心理门诊或神经内科就诊,中国三级甲等医院通常都设有相关门诊。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后者要求患者充分认识、理解和接受抑郁症,要求患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
同时也需要社会支持,患者需要更多的陪伴。
°03。
抑郁症的两大诱因
抑郁症主要有两大成因: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生活事件、认知方式、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
一般来说——
6个月内发生重大生活事件的人,患病风险比正常人高6倍,自杀风险高7倍;
他们倾向于提出绝对的要求,戴着灰色眼镜看世界,并期望事情会是灾难性的人容易抑郁;
具有完美主义、优柔寡断、固执刻板、享受能力低等性格特征的人容易患抑郁症。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和神经生化物质。
神经递质、内分泌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此外,抑郁症在秋冬季节比其他季节更常见。
°04。
半治疗抑郁症
不少医生认为:精神疾病治疗存在整体性治疗问题。
比如一个案例:一名29岁的年轻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经过服用药物并配合心理治疗,他的抑郁症躯体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他的病应该说是彻底痊愈了,但是——
他仍然整天窝在家里,不与外界交往,更不用说工作、独立了。
在这个意义上说,他还是一个病人,他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仍然需要家人照顾。
世界卫生组织在重新定义“健康”时,特意强调了:“与社会的良好协调状态”。
因此可以认为:
如果一名年轻人的身体症状消失了,但未能回归社会生活,恢复社会正常人的生活,并不能算是完全康复,而只是治疗的一半。
这种“半治疗”的情况在我国心理、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还非常普遍。
°05。
自我检查抑郁症也很重要
抑郁症的特点是:
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没有快乐,精力明显丧失,无缘无故持续疲劳;
言语和动作缓慢或烦躁;
自我评价低,或自责、内疚;
联想困难,或有意识思维能力显着下降;
反复想到死亡或自杀行为;
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性功能显着下降。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并持续两周以上,即可诊断为抑郁症。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