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科普抑郁症这样看,再...正文

抑郁症这样看,再也不要自测了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抑郁症这样看,再也不要自测了
文/龙爸开讲

抑郁症这样看,再也不要自测了


如果有段时间你的情绪很低落,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也不愿与人交往……那你有可能是抑郁了。
假如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就可能是抑郁症,要注意了。

最近的一次全国性精神疾病调查报告称:中国成年人的抑郁症患病率为6.8%,青少年群体的抑郁症检出率已经达到25%,这些数据在全球都是遥遥领先。

于是很多自媒体为了赚钱,纷纷开搞“抑郁自测”业务,然而呢,这些测试更多的噱头。
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我们自己就可以判断是不是抑郁症。


 /01/  什么是抑郁症?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主要症状,并且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且已经对日常生活产生显著影响:

抑郁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丧失兴趣和快乐,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个体还伴有一系列情绪、认知、身体和行为方面的症状。

细说起来,症状表现为:

 1.  情感方面:

  • 持续性的存在抑郁情绪无法得到缓解,个体感到:悲伤、绝望、空虚或沮丧

  • 对原本有兴趣的活动丧失乐趣。

 2.  认知方面:

  • 内疚感或无价值感。
    患者可能经常责备自己或感到自己的存在毫无价值。

  • 注意力和专注力下降,思维过程变得迟缓或混乱。

 3.  生理方面:

  • 体重显着减轻或增加,或者食欲减少或增加。

  • 失眠或嗜睡,患者可能会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质量差。

 3.  行为方面:

  • 活动减少,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倦、虚弱和行动迟缓。

  • 自杀想法或行为。
    患有抑郁症的人自杀的风险较高。


出现这些症状后,还需要满以下标准,才能算是抑郁症:

  • 上述症状持续保证至少两周时间

  • 社交、工作或其他活动,已经无法正常参与

  • 这些症状并非源于药物或其他身体疾病的连带影响


 /02/  什么是抑郁情绪?

如果你够仔细的看上面的说法,就能发现一个事情:如果出现那些状态,可是并不持续的话,算什么呢?

这个就是“抑郁情绪”。
按心理学的说法,抑郁情绪是一种沮丧、悲伤的情绪体验,并伴随着对生活的兴趣和乐趣的丧失。

当事者可能经常感到沮丧、沮丧或无助。
这种情绪可能没有明确的原因,也可能是对某些生活事件的过度反应。
患者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看法,感到无用和绝望。


你看这些说法,是不是跟抑郁症基本上一样,是不是?

实际上,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
当然,你也可以说抑郁症必定包含抑郁情绪。
所以,抑郁情绪有以下特点:

  • 暂时性:它是一种短期的负面情绪状态,可能是生活或工作中受挫引起的;

  • 普遍性: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时刻陷入抑郁;

  • 防御性:它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泛化:抑郁情绪不会引起身心的连带负面反应。


 /03/  正常到病理的连续体

说到抑郁症的判断,必定提到“连续体”的概念——

连续范围内的一系列心理状态或症状,从健康心理状态逐渐过渡到心理疾病

这表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并不是严格分开的,而是连续存在的。

简单来说,情绪低落和抑郁症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情感问题,但是“量”不同,即严重程度不同。
具体表现为影响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不同。

这个“连续体”可以包括以下阶段:

  • 正常情绪波动: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比如快乐、悲伤、焦虑等。
    正常情绪波动时,应该接纳,因为它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 情绪低落:当个体生活中的小麻烦或挫折,内心出现轻微、短暂的情绪低落。
    这种低落情绪通常不会持续太久,稍后就会自动消失,不会影响个体的正常机能。

  • 抑郁情绪:随着连续体的前进,情绪低落可能会变得更加持续和明显,从而转变为抑郁情绪。
    表现得对生活失去兴趣、消极情绪增加。

  • 轻度抑郁症:随着进一步发展,抑郁情绪可能会演变成轻度抑郁症,症状更加明显,对个体的机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可能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缩、自我怀疑等症状。

  • 中度和重度抑郁症:随着症状恶化,抑郁症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和持久。
    在连续过程的后期,症状可能会加剧,甚至会引起身体疾病,并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中度和重度抑郁症通常需要专业干预和治疗。

这一连续体强调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渐进性,同时也强调了及时干预的重要性。
及早识别和治疗轻微症状才是防微杜渐的不二法门。


我们再回头看,为什么说抑郁症的自测不靠谱呢?

就是因为每种心理障碍都存在一个连续体,所以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二分法,而是存在从轻微到严重、从正常到病理的连续统一体。

沿着这个连续体,人们可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正常情绪到心理障碍。
在这种背景下,自测题那种固定的标准和简化的方法,显然是不可靠——因为自评题通常采用二元分类方法,将人的心理状态分为“有”或“没有”某种心理障碍。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于一个连续体上,这种二元分类并不能充分捕捉个体在连续体上的具**置,因此“有”和“没有”无法确定您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例如,一个人可能处于轻度抑郁阶段,自我评估问题可能会将这个人过于简单化为“患有抑郁症”或“没有抑郁症”,而忽略了这个人的实际状态可能更接近正常情绪波动的一部分。

因此,依靠自测问题来识别心理健康问题,是极为不准确的。
即便是你测出来你是抑郁症,也已经为时已晚。
更何况如果你真的抑郁症了,还会有心情去自测吗?

显然,那玩意儿就是一个鸡肋!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抑郁症这样看,再也不要自测了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