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一听父母说话就生...正文

一听父母说话就生气,这是怎么了?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一听父母说话就生气,这是怎么了?
文/龙爸开讲

一听父母说话就生气,这是怎么了


虽然列夫·托尔斯泰非常有名,可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他的书。
尽管如此,你想一定听过他最有名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按照国家的统计数据,中小学生中抑郁症的发生率已经接近20%,这个数字是相当可怕的,你想想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抑郁症,更何况还是强迫症、分裂症等其他的心理疾病呢?

想必这些家庭会一直在生活在痛苦之中吧,与此相呼应的是近几年的多个网络调研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吐槽父母,他们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往往是话不投机两句多,双方只要在一起,空气总会难堪到令人窒息。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只要跟父母说话就烦得不行,想发脾气、想要打人,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北京市曾经对3000名学生做过一次心理状况的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父母的态度。

问卷统计的结果让人吃了一惊,居然有近60%的孩子选择“痛恨父母”,这还有多大的仇啊!相对而言,只有不到5%的孩子选择了“喜欢自己的父母”。

这种状况每让每一对中国式父母都感到无比尴尬吧,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视孝道亲情,可是当代的年轻人与父母之间感情却垮到近乎破裂的边缘,这是为什么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代际冲突”。
指的是两代人因为生活环境的极大不同,而造成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而引发剧烈冲突。
这种情况的通俗说法就是“代沟”。

实际上,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代际冲突是普通的现象,只不过以前这个问题可能没有如今这么突出。
在社会进入后现代阶段后,一方面中国式父母的大脑还被中国传统思想的三纲五常所控制,另一方面受现代思想浸染的孩子们才越来越要求独立自主,如此一来双方势必会水火不容。

父母认为孩子太难管教,子女却认为父母太过分。
然而,如果一直这样讨论,不管我们怎么说,分析还会流于表面化,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那么,相对而言,哪种父母更容易引发亲子冲突呢?


01 浇冷水型父母

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发展带来的,父母作为上一代人,他们的生存理念与现在的年轻人很不相当,所以心理关注点也完全不一样。
因此,就会经常出现某些双方难以相处的画面。

前几年,网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扫兴父母的征集,谁知竟有很多网友踊跃参与,收到了700多份回复。
其中有一位网友“梦寒”说:每次出去吃饭,爸爸都会一边算每道菜的成本,一边抱怨说太浪费,让人顿时觉得饭菜寡淡无味。

另一位叫“AnAn"的网友说:自己难得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沿途拍了一些照片发给父母,却遭到他们的一顿抢白,什么“这得花多少钱呀?”什么“年轻人就是不会过日子!”吧啦吧啦的。


为什么有些父母就是那么爱扫人兴呢?

在中国式父母中,这种浇冷水型的还有很多,他们不能理解孩子的喜悦与苦恼,只不过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于不合他们价值观和心意的行为指手画脚。

扫兴的底层逻辑,反映的是父母与孩子在价值观念上的严重冲突,同时也暴露出中国式父母的自大、傲慢和不自知。

当你拿到一份心仪工作的意向兴高彩烈的向父母展示时,父母可能张口就来“不怎么好吧”;当你满怀期待想要跟他们一起出门时,他们会说“看你打扮成什么鬼样子了,妖精似的。

扫兴型的家长不只是灭了孩子的兴致,也会同时自己亲手关掉了孩子与他们分享心情的那扇门。
或许我们也不能过分的苛责父母,有可能他们小时候的原生家庭也是这样的,他们同样是受害者。
或许他们想向子女表达关爱,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已。


02 控制型父母

在中国式父母中,控制型父母也是很常见的类型。
他们把孩子当成附属品,凡事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光明正大的干涉孩子的生活。

武志红说:控制型父母的“我爱你,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说法,实则是一个弥天大谎。

比如,2023年高考后,重庆一女生高考考了563分。
她想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但母亲希望她留在重庆当一名教师,所以她强迫女孩报考师范专业。

后来,女孩偷偷改变了选择,顺利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
然而,她的母亲竟然丧气病狂的偷走女孩的录取通知书不让孩子入学。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女孩子有着容易妥协、没有独立主见的性格,那么她很可能会听从母亲的安排,她的生活也会从此发生改变。
一个母亲为了干涉孩子的生活而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真是令人悲哀。

真正的爱不是“我爱你,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而是“我愿意尊重你的选择”。
控制只会让孩子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
如果真的爱孩子,父母就必须学会放手。


03 亲子沟通不通畅

在代际冲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然而,有些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有的甚至拒绝与孩子沟通。

很多年轻人都有一种无法向父母解释的感觉。
他们很努力地尝试过,但每次和父母交谈时,他们就放弃了和父母沟通的想法。
这类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孩子的痛苦和情绪,自以为是地评判孩子。

马思纯曾在播客中分享过自己的抑郁经历。
当她告诉父母自己患有抑郁症、严重失眠时,马思纯的父亲表示:闲的,每天去游乐场跑几圈就好了。

马思纯说:当场就崩溃得哭了。

沟通不好的父母很少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他们从不关注孩子的情绪或承认孩子的痛苦。
他们用自己狭隘的价值观来评判自己的孩子。

他们也认为自己是对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因为这种交流是无效的。


父母和子女是平等的。
如果真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中国父母首先应该学会反思自己,不要成为孩子讨厌的那种父母。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一听父母说话就生气,这是怎么了?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