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孩子被欺凌时,远...正文

孩子被欺凌时,远非打回去这么简单……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孩子被欺凌时,远非打回去这么简单……
文/龙爸开讲

孩子被欺凌时,远非打回去这么简单……


当两个孩子打架的时候,通常弱势的一方都会寻找家长的帮助。
而家长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一般都是要求孩子马上回去打回来:“快回去再打!”

然而孩子明显信心不足,抹着眼泪极不情愿的扭头又走向对方。
可是还没等到他出手,就又被捶了一顿,小孩子再次哭着回来来爸爸。

爸爸这次气极败坏,再次逼着对方:“你不打他,我就打你!”……结果孩子越打越崩溃,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挨打。


孩子勇气的根源

《游戏力》的作者曾说过:那些在打架中处于劣势的孩子,在情绪修复好之前,即便是父母强令他打回去,他也很难拥有屡败屡战的勇气。

更何况,对于那些性情比较温良的孩子,他们只是想与他人和平相处,而并不想欺负他人。
对于当前的状况,他们也只是想不被别人欺凌,最大的希望不过是脱离困境即可。

此时如果父母非要让他打回去,他会更加纠结,也会增加自卑的可能。
这种负面心理还可能造成自信心受到毁灭性打击,从此认为自己懦弱无能、没用、没有出息。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他在上小学时遇到与同学的冲突时,爸爸也是要求他打回去,可是他一方面担心自己打不过人家,又害怕失去同学中的“好人缘”口碑,害怕自己被孤立。

另一方面,爸爸这边儿也不好交待,被人打后爸爸会骂他丢人、没出息,这让他自己都会认为自己就是挨打的命。

两方面的挤压,结果让他越来越自卑,从此产生了社交恐惧,直到长大后还是不能与外人正常相处。

特别是遇到极不友好的对手,他们没有底线、下手非常狠,我们的孩子会被打得很惨,而且这种情况会一再发生,简直就是噩梦。
半年前安徽发生的一场悲剧,就是如此——

王某被徐某踢了一脚,然后两人动起手来,徐某占了上风,两次把王某打翻在地。

王某的脾气很倔,他就是不认输,多次起来再与徐某斗起来。
唉!直到最后,王某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14岁。

所以说,对于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并非一个简单的原则就可以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这位妈妈的作法,很赞

上个月看到一名大学教授妈妈对待校园欺凌的处理方法,感觉很受启发。

当儿子被同学欺负时,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可谓非常智慧,表现在比较冷静,既给予了孩子支持,又没有指责批评,是很多家长学习的极好范本。

时间还要追溯到儿子四年级时,一语不和被同桌打了。
那天班主任老师刚好有事外出,就出事了。
儿子委屈的哭天喊地,姥爷姥姥马上就要去学校理论。

而这时这位妈妈却让大家先冷静下来,确定了四步走的处理步骤:


01 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通过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为事件定性——是属于欺凌,还是单纯的朋友间冲突?虽然说都是打架,但是性质却是完全不同的。

她问儿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同桌只打你,还是也经常打别人呢?这个问题是要定义自家孩子是不是被当成特定的欺凌对象。

儿子说孩子们之间都经常打来打去的那种,那个同学打别人稍多一点。
儿子确认:同桌打他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帮助自己。

由此,妈妈认为:这件事是较纯粹的普通冲突。


02 根据伤害的程度决定是否介入

这一部分是要看孩子伤在了哪里?用拳头还是别的物品打的?孩子的心理受挫程度,等等。

儿子说,有点小肿块,不算疼,只是感觉在同学中很丢面子,当时自己被同桌按在地板摩擦。
由此,妈妈看清事态并不算很严重,并不需要大人的介入,需要鼓励一下孩子让他自己去处理。


03 让孩子决定妈妈该如何做?

当妈妈问儿子这个问题时,儿子只是说:请跟老师商量一下,让同桌给我道个歉就行了。

她立即与老师沟通,老师与非常配合,很快解决了问题。
对方道歉后,让我没想到的是,儿子很善良,立刻就原谅了同桌。

老师还问要不要分开坐。
虽然她担心再引发冲突,希望他们最好分开坐,但她还是询问了儿子的想法。

儿子说平时还是很要好的,不用分开坐,她选择尊重儿子。

心理专家表示,其实很多时候大人过分在意自己的感受,并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他所面临的环境。
因此,最好询问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直接给出“如何做”的答案。

这也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主体,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04 保持关注

不要以为当前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放手了。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以及今后是否会发生类似的事件。

妈妈当时发现:每次儿子放学回家,他都会开始画画,画一个超人在打一个孩子。
她意识到孩子是存在一些心理阴影的。

直到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再也没有画过这个,她才发现儿子和那个同桌成了好朋友,事情才算真正解决了。


事实上,当孩子受到欺凌时,他们首先需要的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指挥者和教育者,而是一个宽容者和支持者。
单纯地教他“以暴制暴”或者放弃社交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时候,为孩子发声比反击他们更重要,解决矛盾比发泄情绪更重要。

询问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感受,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才是父母应有的态度,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孩子们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跌倒才能学会走路。
同样,他们也是在矛盾冲突中成长的。

这位妈妈说得好:“孩子迟早会离开父母,与不同的人交往。
有喜欢的人,有不喜欢的人,甚至有攻击性的人。
所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孩子如何处理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小时候,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舒适的生活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孩子最终还是要长大,所有的艰辛都得自己承担。
与其伸出援手为他解决问题,不如给他两样东西:根和翅膀。

是在孩子受委屈、被欺负时看到孩子的失落和委屈,坚定地站在他身边,给他充分的安全感;

翅膀就是在孩子长大之前,教会他们与人相处的智慧,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是父母最伟大的远见,也是对孩子真实而深远的爱。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孩子被欺凌时,远非打回去这么简单……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