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孩子标配的四个好习惯,最后一个最重要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
对于孩子来说,童年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可能决定了孩子的一生,而幼儿阶段是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
一个人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终生受益。
因此,6岁之前,正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绝佳机会,家长千万不能过度溺爱、包办一切。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时,不仅能满足他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成为他未来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
01 自理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首先,让孩子养成自理意识。
从孩子可以自理的第一天起,就应该鼓励他自己做事情,类似穿衣、叠被等举手之劳,应该鼓励他自己完成。
其次,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打扫、洗衣、洗碗做饭等。
实际上,现在的都市家庭中,家务劳动早已被大人“垄断”,孩子们很难体会到做家务的乐趣。
会做家务的孩子往往更独立,更有能力照顾自己。
有些孩子进入蒙特梭利幼儿园一年后,仍然对日常生活家务感兴趣。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在家里没有得到一展身手的机会。
第三,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培养孩子。
一开始,孩子做事的结果总是不如人意,因为谁也不是生而知之,处理不好的话,这甚至可能成为孩子的一种心理障碍。
父母要包容孩子从“不知道”到“知道”的逐渐过程。
父母做得越多,孩子就会越依赖,导致自理能力越差。
正如蒙特梭利博士所说:当我听到时我会忘记,当我看到时我会记得,当我做时我会理解。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在他能力范围内,就应该允许他自己做。
02 归位的习惯
在蒙台梭利教学中,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返璞归真。
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习惯。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后,客厅、卧室里堆满了儿童玩具、绘本,显得杂乱无章。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没有养成把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
我们知道,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
孩子对秩序的敏感度一般在1岁半左右开始出现,3岁达到顶峰。
孩子对秩序很敏感,有自己的行为模式。
有些行为在父母看来可能是固执或特殊的怪癖。
在此期间,如果父母能够积极引导,巩固孩子的秩序,让他们学会把东西放回原处,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虽然这个不起眼、看似真诚的小习惯只要坚持下去就能维持井然有序的环境,当然也能解决家庭生活空间凌乱的大问题。
03 遵守规则的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从2岁开始,孩子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到来。
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慢慢变得独立,有自己的“想法”。
虽然他们看起来有些叛逆,但这也恰好是开始制定规则的最佳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周围发生的事物及其秩序也会有一定的追求和要求。
如果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规则感,孩子就能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和规则感。
对于0到6岁的孩子应该制定什么规则?基本的原则是: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破坏环境。
为您的孩子制定六项基本规则:
无粗鲁、粗俗行为。
别人的东西不准拿,自己的东西一定要管。
将东西放回原处。
玩具和一切公共用品,谁先拿到的就可以先使用,后来的必须等待。
不打扰他人。
做错事要道歉,并有权要求别人道歉。
04 专注做事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3岁到6岁的孩子可以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10分钟左右。
因此,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安静地坐在书桌前看一个小时的绘本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
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培养的,而是“保护”的。
当孩子观察的时候。
0-6岁的孩子天生好奇,他们的眼睛善于捕捉成年人错过的生活中的美好。
大人眼中最平常的事物,在孩子眼中变得非常有趣,充满无限魅力。
有时父母会发现孩子可以一个人静静地盯着地上的蚂蚁很久;或者手里拿着一个娃娃,长时间地看着它,和它说话,讲故事。
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一切,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充满了灵性。
你以为孩子在做无聊的事情,但实际上孩子是在观察世界,而且他在这个看似无用的观察过程中培养了专注力。
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时。
我们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做他们有能力做的事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时,父母总会时不时地干预。
当孩子在家玩积木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家长应站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尽可能地观看孩子的活动。
不要一直在孩子身边走来走去,让他们喝水并注意他们的安全,也不要大声喊他们的名字。
蒙台梭利医生说:“除非有人邀请,否则不要打扰孩子。
”请记住:保持安静并观察您的孩子。
当你的孩子需要帮助时,他自然会寻求帮助。
安静、简单、舒适、有准备的环境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