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远离,这3类认知层次很低的人

文/龙爸开讲
一定要远离,这3类认知层次很低的人
有位心理专家曾提出“底层思维”的概念。
就是说,如果你遇到一个思维层次低的人,无论你如何绞尽脑汁,双方都无法进入无障碍的沟通。
或者说,你只能拉低自己的思维层级,才能正常打入对方的圈层。
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分子。
这类人,你很难改变他,但是你很可能会被他们所改变。
因此与之相处时要特别注意,搞不好你就会迷失自我被他们带偏了。
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定要选择好自己的圈子,最好离认知层次低的人远一些。
01 杞人忧天
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这种人:
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会焦虑得寝食不安;
随便一个不好的消息,他都会觉得灾难来了。
这是一种很悲观的思想状态,春天的绿芽刚刚生长出来,他就看到了秋冬的枯黄,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灾难性思维”。
这种思维本身并没有什么,最可怕的是这种绝望的情绪会像一场瘟疫,迅速在人群中蔓延。
如果你不幸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悲观厌世者,你也会逐步变得越来越疲惫,对于任何事都会无精打采。
乔布斯在早年间有一个生意上的合伴人叫罗恩,正是这个人差一点就断送了苹果公司。
原因其实也简单,只是因为罗恩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虽然他的技术很出色,编程的经验也非常丰富。
对于曾经创业过的小伙伴们一定知道:这种人在团队中是多么的可怕。
那时苹果公司尚在初创期,到处是坑,技术频繁出现问题,资金链经常处于断裂的危险中。
这一切把乔布斯忙得焦头烂额,他使尽浑身解数到处奔走。
而罗恩却显得束手无措,还在天天唉声叹气:“哎呀!估计公司活不到下个月了。
”
每次乔布斯奔忙一整天疲惫的回到公司,还要看罗恩的一对吊死眉,他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有一天,罗恩知道民公司的巨额债务,他就像一只惊弓之鸟哭天抹泪,见人就说公司要破产了,就立即找乔布斯要求撤资。
乔布斯真是烦透了,他一句废话没有,赶紧借钱买下罗恩手中全部的股份让他滚蛋。
很多人觉得合伴人的散伙对于公司不是一件好事,然而罗恩的退出却是一个祝福,从此公司内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上下一股绳终于走出了低谷。
有位作家说:10个名医也治不了1个在你身边叹气的人。
乐观的人带给你阳光;悲观的人只能带给你阴霾。
远离满脸苦相的人,这是对自己的保护。
02 井底思维
中国人爱用“坐井观天”来形容那些视野狭隘的人。
无独有偶,古希腊的哲学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洞穴隐喻”。
与这种人活在一起久了,你也会习惯于用那种很局限的视角来看待全世界,从而让自己的人生也被框框限制。
举个例子吧——
网友小K毕业后,回到老家一个三线小城的单位里上班。
有一天,有位大学同学找他一起创业开洗衣店。
这下小K的周围可热闹了,亲朋好友们全来呱噪:
“我活了几十年,从来没见过让别人替衣服的。
”“随手自己就洗了,谁会花钱洗衣服呀,没有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
天天生活在这样的噪声中,小K的心里也犯了嘀咕,觉得同学的想法不一定行。
实际上,小K已经被亲友们的底层思维带偏了。
这些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小城,他们没有见过大城市里的洗衣房,也没有拿衣服让人去洗的习惯。
结果一年后,同学们开的洗衣店生意逐渐好起来,小K却还是那个小职员,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创业机会。
人们的思维往往是世界上最大的牢房。
与视野狭隘的人相处久了,我们也会被同化,把眼前的一小片天地当成世界的全部。
有位哲人说:要想不被山洞中的人影响,你必须先走出山洞。
03 气有人、笑人无
古罗马一位年轻人在到达一个新城市后,写信给父亲求教人生智慧。
父亲当场拿起一根棍子扫过花园,打碎了高耸于灌木丛之上的花束。
年轻人从此开始关注起身边的人。
每当有人比他好的时候,他就会暗下黑手让对方变差。
这就是“妒人之能、幸人之失”,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的术语专指这种作法——“高花束”思维。
周国平说:压制你的人往往不是来自上面,而是下面。
在社会圈层中,你的下边总有一群不喜欢你的人,他们随时准备把你怼下来;当你深陷泥潭时,你的生命状态哪怕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又会有人立即去扑灭。
温州著名女企业家王荣森年轻时就到陕西投资,承包了当地30口油井的采矿权。
油井一直打不出油来。
王荣森和村民们住在破旧的窑洞里,吃的是地里挖的野菜,相处得相当愉快。
可是后来一口油井出油后,她终于开始盈利之时,一切全变了。
彬彬有礼的村民突然变了脸色,坚称打油会破坏风水,不许她继续采油。
起初,王荣森还在耐心解释,但很快她听到村民们在背后议论:“为什么我们这么辛苦,却让她打井赚钱?”
于是她二话不说,立即带着设备离开,很快就找到了其他可以开采石油的地方。
尽管搬迁成本巨大,但王荣森在新油田赢得了很多当地人的支持,很快就成为陕西省的主要产油地。
作家张博在《优质社交》中说过:只有相互支持,我们才能成为“人”。
强者互相帮助,变得更强,弱者互相撕裂,变得更弱。
生活中,值得相处的人,是那些欣赏你、愿意彼此珍惜的人。
当你遇到一个有“高花束”心态的人时,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纠缠。
远离他们是你最大的义务。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