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远离那些人,你会更好。
都市女性经常会发现:抢走老公的总是闺蜜。
事实上不仅如此,喜欢你倒霉的往往还是她们。
其实也不光是闺蜜了,在社会上混久了你就会注意到:总有些恨,来得无缘无故。
柳宗元把这种人称作“尸虫”,用一句话总结他们就是:“气有人、笑人无”。
说白了就是嫉妒别人幸福,嘲笑别人落难。
有谁敢说自己身边没有这种尸虫?最可怕的是这种人有着极强的伪装性,通常是那些看似最亲密之人,而他们正在背后用一双恶毒的眼睛磨刀霍霍。
01 就是无缘无故的恨
有位大人物说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可是你恐怕会搞不懂,总有些人就是在无缘无故的恨你、毁你,想要弄死你。
他没得到的,你也别想;
他过得差,你必须比他还要差。
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种事,记得前几年很轰动的一个案子,同宿舍的一个女大学生,举报室友考研“作弊”而成功把她拉下水。
前些年喜欢读东野圭吾的书,记得他的《恶意》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场景不仅更深刻,甚至让人不寒而栗。
话说野野和日高是发小,不过两人性格大不相同——野野胆小优柔,日高勇敢刚强。
上学时,日高简直就是野野的保护伞,每次有人欺负野野,日高都会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
神奇的是,多年后两人都成为了作家,不过待遇却迥然不同——日高的书特别畅销,房车娇妻样样不缺。
而野野就差了很多,毫无名气、生活拮据,还得了重症。
本来吧也没什么好说的,每个人的命运际遇本就不同,怪就怪在,野野把自己的不幸全归罪在日高的身上。
从此抹黑日高就成了野野最重要的工作,他花了两年多伪造日高欺负自己、剽窃自己作品的证据,并在日高即将移民的前夜将其杀害。
你说说日高简直比窦娥还要冤啊!他招谁惹谁了?恐怕到死都不知道是野野在阴他。
这也难怪,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强过自己,就会心中抑郁不平。
他们不要求自己进步,只把别人的出色当作无法宽恕的罪过。
这与《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那句著名的台词遥相呼应:
“你的朋友考试不及格,你感觉很糟;如果他考了第一,你会感觉更糟。
”
这就是人性的阴暗。
每个人都不允许身边的人坐着火箭飞升,或许是这样会显得自己有明显的退步吧。
他们的眼睛会瞬间变得红红的,恶向胆边生。
02 不要担心恶人的离开
早年前有部电影中说了一句名言:谁都可以变得狠毒无比,只要你懂得了嫉妒。
张爱玲与炎樱的交往似乎就是这句话的完美备注。
她们是在大学读书时认识的。
年轻人交友就是来得那么快,两人一见如故,张爱玲的性格冷傲、炎樱为人开朗,互补的性格恰如一块拼图让她们迅速成为蜜友。
张爱玲刚到上海时,她的造型设计都是炎樱帮着完成的,那时候她们那么亲密无间,可是随着张爱玲的作品迅速走红,成为海上人气最高的女作家,一切全变了。
炎樱开始在背后有意无意的冒酸水:“你不知道的呀,跟爱玲一起出去多讨厌,一群人在后面追着喊:‘张爱玲、张爱玲’。
”
张爱玲早就看透了人情世故,实在没必要说什么,只是不再愿意搭理炎樱了。
后来张爱玲移居海外,炎樱还写信明知故问:“你干嘛不理我呀?”可是张爱玲就是再也没有写回信。
并不是每一段感情都需要刻骨铭心,不是每个人身边的人都不能离去。
有些关系的去除只会让自己过得更好。
陈果老师也有类似的经历,有段时间她的视频火了,一时间讲课、出版的邀约不断,有位朋友就显得不淡定了。
陈果直言不讳的问他:我过得好,似乎你不怎么高兴呀?朋友说:我真心希望你过得更好,不过……不要比我好。
此后两人渐行渐远。
人活到一定的年龄就不是圈子越大越好了,过段时间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把不值得交的朋友清理掉,这样才会给更好的朋友留出空间来。
离开,或许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03 朋友分三种
粗略的把身边的朋友区分一下,无非就是三种:
容不得别人更好的小人;
看得别人更好会不舒服,可是也能坦然接受;
勇于欣赏他们更加优秀,乐于成就他人。
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是最常见的,第一种千万要避开,否则他很可能会在你成功的道路上给你使绊子,离开他们你只能过得更好。
第二种人也算是比较有涵养的了,适合做普通朋友。
如果有幸遇到第三种人,那一定要珍惜,他们是贵人,可欲而不可求。
对于1925年的沈从文来说,林志钧先生就是一位贵人。
那年沈从文初入北京、贫困潦倒,连个买报纸的钱都没有。
可是林志钧已经久负文名。
他看到沈从文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后,盛赞道:芸芸君是一位天才,文章感人至深,非我所能写出。
正是得到林志钧的保举,沈从文才有幸在一所图书馆中做了办事员,从此拥有一份体面且固定的工作,可以专心致志的从事写作事业。
即使在后来,林志钧也一直在无私的资助着沈从文,而后者也把林先生当作一生的至交,他们就是这样互相促进、彼此成就着。
人生短短几十年,实在没有过多的时间跟那些无聊的人空耗,离嫉妒你的人远一点,靠近愿意成全你的贵人,不好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