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揭秘心理学大师的另一面,你绝对不知道!
你听说过弗洛伊德非要给爱因斯坦做精神分析吗?你知道荣格早年间深受人格分裂之苦,而且一生都有精神官能症吗?你知道华生沉迷于人类性行为的研究,还曾因性丑闻轰动心理圈吗……本文我们就来扒扒那些心理学大师的丑事、趣事和怪事。
01 弗洛伊德
说起来心理学,弗洛伊德不管怎么说,都很难绕过去,他开创的“精神分析理论”至今仍然是心理咨询或精神科治疗的重要工具。
当然了,大家谈论弗洛伊德的时候,除了涉及他的学说,更多的是谈他的八卦轶事,你还真别说,弗洛伊德的各种料特别多,比如他的恋母情结,比如他极深的烟瘾,比如他的恋女行为,致使女儿终生无法出嫁……最让人想不通的是,弗洛伊德的这些怪异之处完全可以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予以解读。
人说:伟人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只是在某些方面异于常人而己。
在外人看来,弗洛伊德显得极其矛盾,他对待学术十分严谨,可是他又对弗里斯的怪诞理论倍加推崇。
你要知道,在萨特的眼中这个弗里斯简直就是一个怪物。
最让弗洛伊德无地自容的恐怕是:他的精神分析理想国建立后,他对于几位追随者都曾寄予厚望,并倾其所有予以资助、尽力提携,可是最后却被他们全部背叛。
有人说这种背叛是因为弗洛伊德长期固守在自己的理论王国中,不愿做任何新的改进,而且他还强迫追随者完全遵照他的理论,不得做任何变通。
萨特曾形容弗洛伊德很像S大林。
还有一点让人不能理解:弗洛伊德曾经毛遂自荐给爱因斯坦做精神分析。
结果丝毫不令人意外,被爱因斯坦严词拒绝。
爱因斯坦还极尽挖苦之能事,回信说:“我很遗憾不能满足你的愿望,我还是希望在一个尚未被分析过的角落里呆着!”
弗洛伊德的一生都在窥探他人的隐私,而他对自己的私生活却非常保密,甚至最后连自己的档案都销毁了,因此他的一生几乎成谜,他的情感生活更是不为人所知。
幸好弗洛伊德诊所里保留下来了一位女士的照片,这便是鼎鼎大名的莎乐美,这位女士曾是弗洛伊德的亲密助手。
弗洛伊德对于该女士的情感也是扑朔迷离,曾给她寄信200来封,还送过她一枚珍贵的古罗马花纹的戒指,也正是莎乐美在弗洛伊德饱受攻击的艰难时刻一直伴在弗洛伊德的左右。
02 荣格
荣格出身于一个信教的家庭,这可能是他的学术中带有很重的神秘主义倾向的原因。
而且荣格早年间有很严重的人格分裂,他自己承认在6岁以前,身体中住着两个人格,1号人格和2号人格。
在12岁的时候,荣格又生怪病,经历过多次昏迷,几乎是无药可救,最后是他自己通过强大的意志力重新醒来并将自己治愈。
不过精神官能症却一直没有痊愈,伴随了荣格的一生,成为他终生的难言之隐。
好在他的人格分裂逐渐修复,1号人格成为主体,2号人格消失。
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荣格的内心深受重创,一度又被严重的精神问题困扰。
自己身上的种种难以解释的心理现象促使荣格走上了对神秘现象的研究之路。
在他的一生中,荣格曾多次去非洲、北美洲、中美洲等地旅行考察,对于世界各地的神秘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后期的理论中,印度文化、中国的易经、道德经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子。
荣格的情感生活丰富多彩,即使在他婚后,依然是艳事不断、情人众多,不过他最钟情的恐怕还是他的学生萨宾娜。
晚年的荣格隐居到苏黎士湖畔,这或许是他盼望已久的天人合一的归宿吧。
03 约翰·华生
说起来华生,对于非心理学科班出身的人可能有点陌生,可是如果说起“行为主义学派”,你一定感觉如雷灌耳吧,而行为主义的创造人就是华生。
华生的一生始终被争议所困扰。
在大学任教期间,他选用真人做恐惧试验,结果引起主流学派的伦理谴责,这让华生好多年都抬不起头来。
相当讽刺的是:华生也算是一代心理大师,可是他的两个儿子从小就有心理创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两子之一最后自杀,另一个选择了接受临床治疗。
华生的感情生活那简直要用轰轰烈烈来形容了,博士刚毕业,他就娶了自己的学生伊克斯,不料这却遭到对方的家族反对,于是他结了两次婚,一次是秘密的,另一次是公开的。
够过瘾吧?这还没完,华生的曲折婚姻刚搞定,结果他却不知道珍惜,不久就C轨了,而且对象竟然是自己的助手雷纳。
华生的妻子也是一个猛人,绝对不嫌事儿大,直接把事情闹到了华生任教的霍普金斯大学。
据知情人士称:本来他妻子是拿着丈夫**的证据挟华生就范的,结果华生是纯爷们儿,果断拒绝、随即离婚娶了助手。
当然,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我认为这个版本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说是当时华生正在进行人类性行为的研究,起初是找又鸟研究,但这些人在做事过程中毫无真情实感,于是华生只得与助手亲身体验了……
“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这句话在华生身上得到了极好的印证,经过上述丑闻,他的学术生涯算是完了,华生转而投身广告业,成了一名连总统都羡慕的广告人。
在广告工作中,华生大胆运用行为主义理论开展宣传,结果大获成功,成为名噪一声的跨界大咖——心理学界最牛的广告人,广告圈最顶尖的心理学大师。
04 马斯洛
这马斯洛简直就是“M国梦”的活广告。
这孩子童年凄苦,父母关系很恶劣,因此父亲不愿回家,父子关系十分淡薄。
马斯洛的母亲暴躁残忍,曾当着孩子的面打死他的小猫。
这种早年的经历给马斯洛留下了终生的心理阴影,即便是他成为人本主义大师之后,也仍旧不愿原谅母亲,甚至不去参加她的葬礼。
马斯洛的童年是很寂寞的,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这可能就是他害羞敏感性格的成因,而且伴有神经质。
这种性格伴随了马斯洛的一生,甚至成名之后,他还是害怕当众发表演说。
此外,少年时期的马斯洛还因身体弱、相貌丑(可能是因为鼻子太大)而深度自卑。
他的人生转折来得比较晚,直到结婚之后才出现。
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在观察婴儿行为时突然发现了行为主义的荒谬之处,这种理论根本就无法解释眼前的现象。
他由此深入研究,创立了需求层次理论,现如今这个理论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成为最被广泛认可的心理学常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