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爆文李佳琦深夜道歉背...正文

李佳琦深夜道歉背后的心理学信号是……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李佳琦深夜道歉背后的心理学信号是……
文/龙爸开讲

李佳琦深夜道歉背后的心理学信号是……


这几天李佳琦事件折腾得很热闹,我们本着吃瓜不嫌事儿大的精神,让它多飞一会儿,现在有些看得比较清楚了,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一下。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近日,李佳琦在带货花西子眉笔时,79.9元的价格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质疑:“花西子越来越贵了”。

李佳琦则立即站在了对立面,想尽办法为花西子的高价站台,谁知双方唇枪舌箭中李佳琦口不择言,甩出了一句狠话:”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直接上了早上的热搜。

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李佳琦也满腹委曲和无奈,如果只是两个人的争吵,李佳琦说的话也不算是过分,可是一个公众人物如此口无遮拦,总是会让人无法接受。
实际上,李佳琦也是一个普通人,只是他做带货做得太久,情绪劳动日积月累,心里的压力过大。
在学好的道路上前进很难很累,需要偶尔做了一件“坏事”来平衡一下。


回头去找寻自己做过的“坏事”

人的进步就是这样一个曲线形式,走些弯路,修正一下,前进一点,如此反复。
可是随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加强,这个曲线变得越来越平滑了,有太多的教条和规范要求我们。
从出生,我们就要做一个好孩子,以获取老师或家长的表扬,比如不能随便打人,不能说脏话……

这些都是让我们在变好的一种努力,可是自从做了好人,你就会发现做“好人”尤如登天之梯,高耸入云,永远看不到尽头。
你会发现在自己的心中永远住着一个警官,每时每刻都在盯着我们的言行。

另一方面是人性,虽然不是荀子说的“人性恶”,可是人性中总有一些阴暗的部分。
当你被要求不断变好的时候,只是意识层面得到了纯粹化,被“好”所充斥,而人性中的阴暗面并不被接受,它们只能被压缩,被隐藏起来。
这就形成了巨大的海底火山,潜藏着随时爆发的危险。

带着这种认知,我们再来看“国民男闺蜜”李佳琦,他本来可能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是网络经济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然他并不具备跟他的话语权相匹配的人格素养,于是在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的网络世界中,他就成了一个透明人,一直都被人监视着,像要求圣人一样被过高的要求着。

试想他的超我与本我会有多么严重的冲突,这股巨大的心底潜流被压抑得太深太久 ,随时都可能引爆。


中庸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要“取中”,所谓“木秀于林风于催之”,一个内心修养平平的人,获取巨大的名声,他的心理压力迟早会把他压垮,因此这时候,他需要偶尔做几件坏事发泄发泄就不难理解了。

可是,就他们所处的地位而言,已经不允许他们如此肆意妄为,因为有千千万万双眼睛盯着呢,他们稍有懈怠,就会遭受网友的言语暴力,同时也受到自己深深的自责。

这简直就是一条不归路,对自己越来越苛刻,一般情形下,他们也会这样对待别人。
或许李佳琦直播间中的大部分观众也是这样一种状态吧,只不过程度上有所不同。

曾经看过海外抖音上有一个女律师跳辣舞的视频,很动人。
可是评论区却是一面倒的指责,认为她败坏了律师的人设。

人家又没有穿着舞衣去上法庭,你管得着吗?这些攻击者却不管这些,他们自己在一瞬间化身为真理之神,极尽批判之能事。
或许他们的真心是嫉妒女律师做了他们都不敢做的事吧。

女律师做出了突破超我的事情,就应该受到惩罚,因为这是那些观众自我防御的方式,他们担心不来这么一下,自己被压抑的放纵渴望就要被放出来。
于是他们就让批判来得更猛烈些吧


“好”要适度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在做自己和做人之间权衡,这两者在很多时候就是冲突的。
社会要求我们更加完美,而我们的内心却不这样认为。
这或许就是李佳琦说的“做事要圆滑,反正以前的李佳琦状态再也看不到了”的意思。
他想做个普通人,时不时能发吐槽几句,可是他不能这么做,这样会得罪很多人,会影响自己的人设。

或许是在他身上,被观众们投射太多对于完美人性的要求,比如不抽烟、不喝酒、不花心、能赚钱。
可是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这才是常态,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组合,才构成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以前听蔡志忠先生讲过他抽烟的原因。
其实他本来不抽烟也不喝酒,可是他后来有意识的抽点烟,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太完美的人,需要不完美一下下。


“坏”只是一次出走

曾经有一个博主,做过一个最近做过坏事的征集,得到的答案很丰富,比如催哥哥还钱、拉黑了朋友、回怼了同事等等。
比较一致的反馈是,做了次坏事,感觉好多了,其实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所做的坏事只不过是让自己敢于对超我说“不”,做了一次偶尔的自我放逐。

这就是社交层面的坏事,当然我们对于“坏”有多种理解,很多坏是被赋予的,比如超出了自己的边界、不按惯例行事、顾及了自己的利益等。

上面那个征集后,有网友评论说:太畅快淋漓了。
这是一种源于生命本能的愉悦。
当然,偶尔做这种坏事并不能让我们本质变差,而只会让我们更好。

不过,也有网友会非常沮丧,因为他根本找不到可以做的坏事,他们被规则困了太久,完全忽略了自我,这确实是值得难过一下下的。

因此,在“好”的路上,我们也需要且行且珍重,给自己一点自由的空间,适时放自己一马——好心中略带尖刺、规律生活中偶尔偷懒、道德高尚中偶尔**……


凡事都有两面,好的自己和坏的自己融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我“,学会跟自己和解,对自己好一点儿,这样才能走得更久,才是更鲜活的人生。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李佳琦深夜道歉背后的心理学信号是……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