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爆文你看到的焦虑和痛...正文

你看到的焦虑和痛苦,只是表象,想不到根源竟是……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你看到的焦虑和痛苦,只是表象,想不到根源竟是……
文/龙爸开讲

你看到的焦虑和痛苦,只是表象,想不到根源竟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去年有位心理师朋友在一个平台上注册后,因为有一个预诊的服务,电话都快被打爆了,也就是打那儿起,她才认识到原来有那么多表面光鲜的人都生活中负面心理的折磨之中。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在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就分布在我们的周围,那些看似正常的人中,都会偶尔暴露出种种行为异常,这通常就是心理焦虑或痛苦的体现。
本文中我们就会试着对此做部分剖析,并揭示其背后的机制。
先来看三个例子:

  • 一个男职工,天天死气沉沉,就像机器人一样,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对周围、对家人完全没有一丁点情感。

  • 一个女人,很聪明,工作得也很棒,是合格的母亲和妻子,表面上也有很多朋友。
    可是她却会时不时闪过一丝疲惫感,因为朋友实在太多了,而且喜欢来她家里拜访。

  • 另一位女性,总是在月内工作最忙的时候生病。
    原来是她感觉压力太大了,通过让身体生病的方式减压。

这些例子中的种种不和谐行为背后,都潜藏着人们的焦虑和痛苦,当然了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统称,其中包含的负面情绪有很多种,比如常见的差耻感、愤怒、悲伤、嫉妒等。

说实话,我们也不应该过分的怪罪这些负面情绪,因为如果没有它们的保护,我们可能早就崩溃了,因此我们称之为“心理防御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防御方式,精神分析学者认为:其中有很多都是早年形成的。


01 源于本能的防御方式  

  • 不承认 

我们都喜欢用否认来为自己辩护,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可怕的消息时。
第一反应通常是“绝不是这样的”,但有些人会一直不承认这个坏消息,这便形成长久的否定或逃避。
  

例如,对药物和酒精等上瘾的人将此作为主要的防御手段,醉了就可以不承认自己的问题。
一些抑郁症患者也会以狂躁的方式坦白,他们坦白自己的悲伤或悔恨。
  

  •  退缩 

这类人通过退缩到自我的幻想中来缓解压力,他们想从这个现实世界中退出。
这种情况最初常见于婴儿,如果婴儿经历过度的痛苦,他们可能需要躲避来摆脱这种痛苦。
比如朋友家有个孩子,有一年夏天穿短裤差点被狗咬到,此后他便只穿长裤。

这种防御最严重的情况是精神分裂,他们完全退回到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或者通过呆在家里远离外人,以此将自己与外界隔离。
  

  • 内外认知严重偏差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需要比别人感觉更良好。
人总是倾向于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这是人类的特性。
既然是人之常情,那我们就没必要过分苛责,只要不过分极端即可。
极端了就是心理疾病,极端理想化意味着他会认为自己绝对是一个好人,他必须完全按照这个理想化的人格去做。
极端的贬低意味着偏执的仇恨,这个人是恶魔、丑陋至极。
  

  • 全职能人

这些人相信他就是世界的主宰,自己可以做好任何事情,这在一些比较危重的精神病人身上可以看到。
  

精神病偏执狂信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他们想象自己是上帝或者拥有绝对的权力,比较典型的情况是:一些罪犯始终不承认自己犯了罪,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这种权力。

  • 过分内摄 

投射与内摄都是以经验度人,但它们的对象迥然不同,投射是针对他人,内摄是对自己,这种归因方式,会把责任和错误过多的归于自己。
比如小时我们经常被家长批评,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到我们长大之时,一旦受到领导或师长批评,就很容易唤醒这部分内摄。

  • 极端背离 

这在心理学上的术语叫作“解离”,就是一种歪曲认知从客观世界脱离的作法。

我们说:每个人都有轻微的解离,比如经常出现的“白日梦”或恍惚状态,比如,我们练书法时,写了多次某个字后,就越来越感觉不认识了。

比较严重的解离就很麻烦了,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比如一个女孩被侵犯后,就得了失忆,以忘却的方式进行心理防御。

  • 一刀切 

世界上的事物当然有好坏之分,在小孩子的视界中,凡事非黑即白。
但如果一个大人也是这样一刀切,那就可能是心理幼雅,也可能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比如精神症患者会认为:自己是好人,治疗师是坏人。

这就是认知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
而事实上这个世界更多的是黑与白之间的灰度带,可是这种人是无法认识到的。
这或许是他们内心的恐惧感使然,比如小孩子害怕打针,就会哭闹着说医生是坏人。


02 较为高级的防御方式 

  • 压制:人总是会有意识的忘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故意想不起来。
     

  • 崇高:人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道德理由。
    比如,干了坏事,会说这是舍小家顾大家。
      

  • 自我攻击:通常,愤怒和攻击性会转向自我,讨好型人格就是一种典型。

  • 同化:不自觉地吸入别人的优点为己所用,并不自觉的按照对标的方式行动。

  • 升华:以创造正向社会价值的方式实现自己比较原始的需求。
    比如某人爱慕虚荣,而她自己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她转向做自媒体,成了网红。

  • 转移:你对某事的态度自然地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迁怒,比如在单位受了气,回家打孩子。

  • 回归:就是恢复到早期应对压力的行为。
    人受了委曲之后,通常会大哭一场就是如此。
      

  • 乱想:人在面对混乱的情况时,总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事实上是一种减压行为。
     

  • 幽默:你可以嘲笑自己,当你有压力时你可以开玩笑。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法。
      

  • 合理化:你能为每件事想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削弱内心与外界的冲突。
     

  • 角色反转: 有一种心理冶疗技术就是,让患者看到心理师的脆弱,从而引发想要照顾治疗师的愿望。
      


最后再说一句

每个人痛苦的情绪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防御机制。
人与人之间的另一个主要区别是,他们对生与死、权利、性别和意义的认知不同,而这些并不都是意识层的,主要差异来自于早期的生活经历。

这些防御方式为适应环境而生,可是当环境改变之时,有些僵化的防御方式不能再对我们起到保护的作用,我们就应该积极探索更高级、更新的防御手段来实现心理安全。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你看到的焦虑和痛苦,只是表象,想不到根源竟是……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